我在前线亲历中考
今天去你的学校传达室取《北京考试报》,想到三年前送你来上初中的情景。三年时间好快,一晃中考了,一晃出分了,一晃要报名高中志愿了。
回首这段时光,是难忘的。做国际教育的我,一直信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想法,一直对自己的娃不算焦虑的。你一模其实我没一点感觉,突然有天,你说,我这周考完了。我才意识到你参加了一次重要考试。到了二模,也只是稍微帮你调整了点作息。但是中考,被各种氛围的烘托下,确实我一改往日风范,也在我能力范围内做了一次小心翼翼的家长。
尽量延迟了出差的时间(中考结束第二天踏上出差的列车),尽量把工作集中在你在学校的时间(虽然平时工作节奏有点7-11),尽量不在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接听电话(歉意地跟打过来的朋友说:在鸡娃,晚复)。
有时你压力大,想让妈妈陪着,我便尽量多陪一下。可能看我练瑜伽,最近三个月你迷上了冥想,我便从各类APP上放冥想催眠曲给你,似乎很奏效。放着冥想,捏捏娃的手,哄睡着后再悄悄离开。
只是我对独处是如此的刚需,即使面对自己喜爱的心爱的孩子也不能例外。所以,有太长一段时间没有离索群居一下,情绪控制能力也会减弱。所以,当你倚仗着我对你无条件的爱腻腻歪歪黏黏糊糊无理取闹时,我也有想发脾气的时候。这时其实我是自知的,跟你说,我需要离开你一下。奈何你的安全感太强,便又呼唤我过来,于是,终于发火。完了也给你说,当你看到妈妈将要发脾气时.,最好别让妈妈过来。你不以为然地说记住了。后面会继续犯,我倒是不再发火。
中考出分那天上午,我也特意推迟了工作。跟你爸爸一起,我们在一起听志愿讲座,边听边讨论是走体制内高考路线还是上国内国际部抑或去国外直接读高中;也畅想各种可能——毕竟在留学行业近二十年,也见过不少小小少年就远走他乡读书越来越独立的案例。
突然亲戚发来信息说可查分,然后班主任群里说可查分。你一个人拿着我给你新添的电脑,把门关上,说要自己查,奈何自己不记得报名号,又问我。我说陪你查吗,你又说“我先看”。于是,我背过身,你去查,然后让我转身。结果是个别科目比平时成绩稍低一点点,不过并不是出入很大。你自己不太满意,我觉得还可以;你爸爸阴晴不定,一会觉得还可以一会觉得不行。反正已出分,再阴晴不定也是没有意义。
然后下午去学校取成绩单,老师们对你很鼓励,鼓励你跳一跳,够一够。
跟老师道谢后,立马先去你初中所属集团的高中探校,结果快到时一塌糊涂地堵车。我们有先见之明没开车,但是还是被这阵仗震撼了,半路下车,走过去。
到了学校,人真的很多很多,兜转了一层,然后被领到三层,然后被领到六层。后来拿到一个70的号码牌。当时叫号才到十几号。你们遂去另一个学校,我在这里等着叫号。后来学校签下,虽然对方不给协议,不让拍照,我的理解至多算是一个单方的“诚意书”,不过我还是觉得似乎你中考之事暂告一段落。
第二天我正常上班,你跟你老父亲继续看学校。明天即第三天,听你俩说,明天你们也不看了。
是啊,时间能稀释所有的焦虑和激情。
最后不论你去哪个学校甚至哪个国家读书,我都希望你开开心心的,就像我给你说的一样,其实多年后这只是人生很小的一个阶段。这路遥马急的人间,你的笑靥如花、你的生动活泼、你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才是妈妈最想看到的。分数嘛,去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