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世界大学TOP200名校原来“等于”这些大学!
对于多数刚开始了解海外高校、进行择校的同学而言,每当接触到一所新的大学,其第一反应往往是寻找与之对标的国内院校,例如会思考:“xx 大学相当于国内的哪所高校?”
究其原因,大部分同学和家长对国内高校更为熟悉。因此,借助熟悉的国内高校进行对标,有助于快速评估海外院校的含金量,从而有效规避“野鸡大学”的风险。
那么,下面我们将以QS排名前200的名校为例,与学生及家长一同探讨这些高校究竟对应我们的哪些知名院校。
01
第一梯队
内地第一梯队的学校毫无疑问当属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了,属于中国顶尖学府。在QS2026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位列第14名和第17名。
✅英国
在英国能与之相提并论的顶尖学府则是牛津大学(QS第4)和剑桥大学(QS第6),这两所院校在全球学术声誉领域稳居前列,其科研成果斐然,教学质量也达到了卓越水准。
✅澳大利亚
澳洲能与清北齐名的高校是墨尔本大学(QS第19)。
✅中国香港
香港地区认可度、名气排名榜首的是香港大学(QS第11),无论是就业率还是学术质量在当地都是毋庸置疑的。
第一梯队的高校,在国际上的认可度、知名度都更高,也因此申请者众多,想要顺利拿到offer难度更高!通常要求雅思7.0分,不同专业要求会有所差异,像一些热门专业的要求会更高,甚至达到了7.5分。
02
第二梯队内地第二梯队的高校分别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浙江大学,学术实力、就业指数以及未来发展都同样优秀分不出个高下!
✅英国
英国各大高校能与国内TOP3名气相当的只有帝国理工学院(QS第2)、伦敦大学学院(QS第9)和伦敦政经(QS第56)了。
✅澳洲
澳洲第二梯队的高校分别是悉尼大学(QS排名第25)、新南威尔士大学(QS第20)。
✅中国香港
在香港地区仅次港大的高校有香港中文大学(QS第32)、香港科技大学(QS第44),毕竟它们可是“港三”!
第二梯队的高校雅思要求整体稍低于第一梯队,通常在6.5-7.0分之间。同样,不同的专业对于分数的要求会有所差异。
03
第三梯队
内地第三梯队的高校,包括一些中上游的985院校,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等都属于这一梯队。
✅英国
能和国内第三梯队相同等级的英国高校是王爱曼华,也就是爱丁堡大学(QS第34)、伦敦国王学院(QS第31)、曼彻斯特大学(QS第35)、华威大学(QS第74)。
这几所高校的教学品质与科研能力维度展现出卓越风采,并且在部分特定专业范畴内具备突出的竞争优势。
✅澳洲
澳洲地区与国内中上游985同一等级的高校是澳洲国立大学(QS第32),在当地的认可度、知名度也是非常高的。
✅中国香港
位于第三梯队的大学有香港理工大学(QS第54)和香港城市大学(QS第63)。
第三梯队各大高校的不同专业要求有所差异,大部分要求为6.5分,整体语言要求相对适中。
04
第四梯队
第四梯队的国内高校是普通985院校,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
✅英国
在英国,和第四梯队高校同档位的院校有布里斯托大学(QS第51)、格拉斯哥大学(QS第79)、伯明翰大学(QS第76)、南安普顿大学(QS第87)、利兹大学(QS第86)。
✅澳洲
蒙纳士大学(QS第36)、昆士兰大学(QS第42)、S 西澳大学(Q第77)、阿德莱德大学(QS第82)、悉尼科技大学(QS第96)。
第四梯队的高校对雅思的要求和第三梯队高校差不多,大部分专业的总分要求为6.5分,难度适中。
05
第五梯队
第五梯队国内高校是211院校,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上游211院校都属于这一部分。
✅英国
杜伦大学(QS第94)、谢菲尔德大学(QS第92)及圣安德鲁斯大学(QS第113)、巴斯大学(QS第132)。
✅澳洲
悉尼科技大学(QS 排名第96)、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QS第125)、纽卡斯尔大学(QS第227)、科廷大学(QS第183)、昆士兰科技大学(QS第226)。
第五梯队各大高校对语言成绩的要求有所降低,大部分专业要求6.5分。
06
第六梯队
第六梯队的国内高校是普通211院校,比如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苏州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都属于该梯队。
✅英国
诺丁汉大学(QS第97)、伦敦玛丽女王大学(QS第110)、纽卡斯尔大学(QS第137)、利物浦大学(QS第147)、兰卡斯特大学(QS第157)等。
✅澳洲
迪肯大学(QS第207)、乐卓博大学(QS第233)、格里菲斯大学(QS第268)、斯威本科技大学(QS第294)等高校与国内普通211院校梯队一致。
第六梯队的海外高校对雅思要求的标准难度有所降低,大部分专业分数要求在6.0分左右。
最后想强调的是:当我们面临国内升学与国外留学这两种教育路径选择时,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具体而言,需综合考虑学费成本、生活习惯差异、未来就业方向等诸多因素。毕竟,国内升学与国外留学均为可行的选择,不存在某一种路径必然优于另一种路径的情况。唯有选择契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的路径,方为优策。